“阿宽食品、幺麻子槽点追问离
作者: 凯发官网下载客户端

  公开资料显示,阿宽食品是一家主要以研发、生产、销售速食为主的食品企业,产品有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四大系列,超两百个单品,分别隶属于“阿宽”、“白家陈记”等品牌矩阵。

  体量相较康师傅、统一等龙头仍显羸弱,但增速足够强悍,2018年至2020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62%,归母净利更增长了12倍。

  单看增速最强的2020年,疫情因素“功不可没”。2020年4月,阿宽食品董事长陈朝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产忙不过来,完全是被订单‘砸晕’感觉。疫情刚一发生,企业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开足马力生产,发货量仍不足订单量的1/3。”

  阿宽食品解释称,2021年收入增长,但净利润未能同步增长,一种原因是由于棕榈油、面粉、淀粉、包材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净利近千万元;另一方面是因支出了较高营销费,占收入比重提高。

  抛开上述因素,拉长维度,2018年-2021年6月末,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出现递减趋势,分别为37.51%、36.22%、29.31%和27.54%。剔除执行新收入准则产生的影响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分别是 37.51%、36.22%、36.30%和 34.53%。

  对于2021上半年毛利率下降,招股书称是为加快市场布局和渠道建设,加大对各类渠道客户的扶持力度所致。

  只是代价是否大了些?2021年上半年,营收达到5.9亿元、净利润却只有1981万元,净利率降到3.3%,2020年为6.8%,2019年也达3.4%。

  实际上,阿宽食品销售费一直居高,报告期内分别为1亿、1.4亿、1.4亿和0.8亿,占营收比分别为25.31%、22.12%、13.02%和13.91%。

  还有效率思考,管理费增长也在侵蚀净利。从2018年的3381万元涨至2020年的7697万元,但营收占比从8.01%降至6.94%。

  截至2021年上半年,阿宽食品9家控股子公司全部亏损。其中,杭州白家阿宽食品有限公司亏损额度最高,为464.33万元;四川华厨餐调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四川华厨荷斐斯餐调供应链有限公司分别亏损282.96万元、196.12万元。

  梳理可见,一路快速地增长的阿宽食品,光鲜背后也不乏隐忧点。风口消退后,更要警惕成长持续性、稳健性、健康度。

  同当下新消费的主力品牌相似,阿宽食品快速崛起、走红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是靠“大单品战略”。

  比如“红油面皮”系列新产品,主打“宽面皮,更有劲儿”、“四川特色”、“非油炸”等特点,与传统方便面在形态、口味、工艺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可称网红级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0年“红油面皮”产品系列年销售额约4亿元,累计销售超过1亿份,仅2020年“双十一”期间线万份,可谓开创了一个新方便面品类。

  报告期内,按产品品类划分,方便面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40.60%、45.12%、53.03%和65.28%,呈加速上涨趋势;而方便米线营收占比增长缓慢,分别为4.69%、5.85%、7.75%和8.68%;方便粉丝、自热食品及其他品类的营收占比,则均在下降。

  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主打红油面皮的方便面品类营收3.8亿元,占比达65.28% ,同期,方便粉丝营收为1.3亿元、占比23.07%,方便米线%,自热食品营收更是只有964万元、占比1.66%。

  市场不缺模仿者、挑战者,一旦陷入同质化红海竞争,想做到持续领先、持续火热并不容易。

  阿宽食品也坦言,公司产品也有被仿冒的情况,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及花了钱的人公司产品的消费意愿,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21年6月,阿宽食品曾向天猫、拼多多等6大平台发函要求下架仿冒产品。

  除了仿冒恶性竞争,招股书中,阿宽食品列出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有8家企业,既包括传统方便面品牌康师傅、统一中国、今麦郎,也有传统面食品牌三全食品、克明食品,还有新锐品牌食族人、拉面说、嗨吃家。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纵观行业,目前推动新型速食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力量主要由新锐品牌、传统品牌、跨界品牌这三类构成。传统巨头深耕久、渠道篱笆密实,新锐品牌不乏后起之秀,阿宽食品想弯道超车可并非易事。”

  招股书中,阿宽食品也明确了自己的两大竞争劣势,一是市场占有率有限、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二是线下渠道布局广度和深度不足,终端经营能力欠缺。

  聚焦线上渠道,出售的收益分别为1.94亿元、3.08亿元、6.61亿元和3.68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53%、50.46%、61.34%和63.58%。逐年提高、占比超6成,是否也应有单一依赖思考?

  一些数据不容忽视。久谦中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阿宽天猫旗舰店的销量同比下降53%,销售额同比下降10%。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张广阳指出,“方便面在市场上的地位难以撼动,毕竟接受面较广、受众广。新型方便食品属于细分市场,虽然可以回避与巨头品牌的正面冲突,但也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

  在张广阳看来,白家阿宽能迅速增长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得益于懒人经济、疫情之下宅经济红利。第二,产品种类不同于普通方便面,涉及红油面皮、重庆小面等多种特殊细分类型,适应Z时代消费群体对个性、多样需求,也可避免与方便面巨头们的正面冲突。

  简言之,特色创新、圈层思维可圈可点,也成就了阿宽的迅速崛起。只是,能否从网红变长虹,后续成长力、成长空间仍是一个疑问。

  上升到更广度得行业视角,伴随健康化风潮,方便面并不是一个有足够看点的增量市场。

  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方便面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813.8亿元,同比增长率仅2.9%。这还是疫情红利下的数据。

  那么,以网红身份突出重围的阿宽食品,又该如何在红海中乘风破浪呢?网红变长虹难度几何?

  招股书披露了更名原因: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认为“白家”字样及图片容易与白象食品的注册商标产生误认。

  往期看,河南“白象”与四川“白家”多次为名称打口水战,甚至发起了“中国方便食品知识产权第一案”。

  2020年,双方达成协议。2021年“四川白家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更名为“阿宽食品”。

  只是,风险犹在。阿宽食品表示,尽管与白象食品已达成协议,但仍不能排除公司与白象食品未来就相关、类似事项发生纠纷,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品牌名称作为品牌资产可谓非常重要,尤其是快消领域。放弃深耕数年、更有传播度的品牌名,于阿宽食品而言有些尴尬、无奈。

  报告期内,其国内定制销售业务收入分别是1982万元、6830万元、1.5亿元和 5842万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是4.85%、11.18%、13.92%和10.08%。

  对于2021年营收减少,招股书称:国内新冠疫情逐步缓和,部分定制销售客户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产品结构,降低自热食品及方便速食类产品的采购所致。

  代工的被动烦恼,不止于此。招股书显示,阿宽食品202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经销模式占比52.35%,直销模式占比47.65%,直销模式前五大客户中,三只松鼠、杭州微念(李子柒 MCN公司)均榜上有名。

  以三只松鼠为例,销售金额分别为1436.94万元、3603.52万元、8051.63万元与2058.2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51%、5.90%、7.47%与3.55%。2019年至2021上半年,三只松鼠均为其直销模式第一大客户。

  而近期,三只松鼠营销广告频频“翻车”。如模特“眯眯眼”妆容被质疑“丑化国人形象”,其推广的产品酸辣粉,代工厂商正是“四川白家食品产业有限公司”。

  此外,2021年上半年的第二大客户、2020年的第四大客户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也身陷与李子柒间的品牌纠纷。微念所申请的“李子柒”商标,在国家商标局中国商标网官网状态均变更为“无效”。

  招股书显示,阿宽食品报告期内定制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19%上下,远低于主营业务35%左右的毛利率。

  浏览阿宽食品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评论区,不乏差评吐槽,如异物问题、包装破损漏气、调味粉包结块等。

  浏览黑猫投诉,搜索阿宽-白家食品,截至2022年1月21日16时,共有120条投诉。质量投诉也是焦点,黑色不明物、吃出苍蝇、吃到异物……

  2021年4月28日,匿名用户投诉“阿宽红油面皮,从超爱到不敢吃”,投诉表示,从网上购买了阿宽红油面皮十包,是朋友推荐的牌子。之前也有买过,但这次是打开第一包吃的时候,发现面片中间夹有不明物,因为不是很明显,之前吃的一直没有怎么注意。一看吓一跳,明显是面粉时候里面的杂质,这杂质已经大于绿豆大小了......

  2021年2月14日,用户老王科技发起投诉:“本人购买的白家阿宽酸辣粉,包装完好,封膜完好,里面已经破损,很明显是产品质量问题,厂家却不承认,只愿意退5元,实在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报告期内,阿宽食品赔偿支出分别为4.09万元、26.15万元、101.48万元及24.16万元。

  食安问题猛于虎。品质根基如打不牢,再多营销、再强渠道、再牛增速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如何避免网红变短红,正处IPO关键阶段的阿宽食品,应有更多排雷排险、查漏补缺。

  最亮眼的,是毛利率。2020、2021年上半年,分别达到42.57%和43.07%,甚至超过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42.17%、39.31%)。

  槽点也扎眼。2018年至2020年,营收3.10亿元、4.10亿元、3.57亿元。对于2020年的下滑,幺麻子称与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有关。

  然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595亿元增长至3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25%;由于2020年疫情导致宅家做饭潮兴起,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8.05%,远超此前年均复合增速。

  对比更显“颓势”。2020年,千禾味业、天味食品、恒顺醋业、海天味业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4.95%、36.90%、9.94%、15.13%。

  幺麻子主营产品为调味油,其中细分品类藤椒油为其拳头产品,2018年至2020年营收占比分别高达91.54%、91.71%、90.72%。单一依赖性凸显。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不同于酱油、醋、盐等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藤椒油有“锦上添花”特性,并非刚需,使用范围较低频。“地域特色也是一个考量,幺麻子的麻系口味在川渝地区比较流行,这也注定其产业链上下游、渠道、市场有地域限制。”

  聚焦产业链,上游看,原材料正不断涨价。招股书披露,其主要原材料包括油料、农副产品和包装材料。其中,原材料细分品类中菜籽油、鲜藤椒价格此前一直保持稳定,然近年价格出现飙升,如2021年1-6月,菜籽油、鲜藤椒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37.61%、47.13%。

  下游看,市场渠道仍需破冰。2018年至2020年,幺麻子西南地区市场的调味品及食品销售收入一直位居首位,各期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42%、53.67%、51.69%,占据半壁江山。

  与阿宽食品线上依赖相反,幺麻子隐患在于线下经销商集中。其产品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

  如年产20000吨藤椒油及1800吨藤椒系复合调味酱汁及休闲食品建设项目,拟募资3.74亿元,占IPO拟募比重60.74%。

  2020年,幺麻子调味油及复合调味料的产能分别为11800吨及250吨。这意味着,如项目完成,其调味油产能将是原来2倍多,复合调味料产能将是原来8倍多。

  是否过于乐观、过于激进呢?产能能否消化、成本压力几何?固定资产回报率如何?

  发问并不算突兀。从产能利用率看,2019年、2020年幺麻子调味油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0.43%、79.17%,复合调味料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1.61%、70.02%。

  期间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02%、2.33%、2.49%、2.51%。

  当然,槽点之外、价值店也需一表。值得肯定的是,无论阿宽食品还是幺麻子,都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出了特色高壁垒,拥有品牌、市场、渠道、产品端的综合优势,这也是其冲击“第一股”的底气所在。

  正如阿宽食品董事长陈朝晖所言,“目前国内还没有本土的速食上市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A股上市的首家方便食品企业,成为酸辣粉、非油炸方便面、新型速食的第一。”

  在铑财看来,随着消费个性化、圈层化、品质化升级,更细更垂也是一种消费趋势。尤其是新生代群体,消费观更加成熟,不再迷恋传统大牌,对特色创新品牌更加追捧、包容性更强,这些都给了细分品牌做大做强的机会。

  想来,阿宽食品能得到高瓴创投、茅台建信基金等资本加持,卤味龙头绝味食品能青睐幺麻子,并非没有原因。

  冰火交融、身负众望。聚光灯下,无论渡劫还是镀金,还是阿宽食品、幺麻子都不缺看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您可以通过云掌财经手机版访问:阿宽食品、幺麻子槽点追问离“第一股”多远?